当特朗普和以色列在网络上互相放狠话,伊朗方面则公开宣称已做好哈梅内伊被暗杀的准备,中东局势如同陷入了一个十字路口,令国际社会紧张观望。大家都在等待那个可能彻底改变局势的关键事件。然而,对于伊朗来说,眼下最重要的不是盼望转折,而是必须先搞清楚两个核心问题:核武器到底能不能真正保安全?以及持久战应如何打赢?
很多人,包括伊朗自己,都坚信只要握有核武器,美国和以色列就不会轻易动手。可现实情况告诉我们,这种想法未免过于乐观。苏联和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,但他们参与的战争却从未因此减少;比如在俄乌冲突中,核武器数量再多,俄罗斯依旧主要依赖常规武器硬抗战火。这一事实说明,核武器作为大国之间的战略威慑底牌,固然重要,但对于中小国家来说,其实际安全保障作用往往被严重高估。
拿朝鲜和巴基斯坦来说,外界常说他们靠核武器维护了安全,但事实是他们真正的安全保障,更多依赖于拥有“友好的邻居”和外部技术支持。他们的核设施在技术和原材料方面都依赖外界输入,核武器更多像是一种被默许的安全象征,而非完全自主的实权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甚至难以真正掌控“发射开关”。比如当年沙特购入的东风-3导弹,发射和维护都必须由中方参与,这种“可控拥核”的模式,才是大国们愿意接受的。
而伊朗的问题恰恰在于它想要完全自主研发和掌控核武器,从研发到控制权一把抓。但全球核秩序的潜规则是:真正掌握话语权的只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常,其他国家若想拥核,必然面临“开关不由自己”的限制。若伊朗一意孤行,独立发展核武器,只会招致国际大国的联合反对,毕竟没人希望在中东地区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核力量,甚至连中俄都不会袖手旁观。
展开剩余63%既然核战略难以走通,伊朗此刻更应把精力放在如何打持久战上。美以一贯喜欢“投机取巧”,试图通过暗杀或轰炸一击制胜,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教训已经证明这套打法难以奏效。如果伊朗能抵住最初的冲击,将冲突拖入消耗战阶段,局势或将大不相同。
先来看看以色列的弱点:国土面积小、人口有限,根本经不起长期消耗。现在伊朗已经对以色列发射了超过400枚导弹和1000架无人机,以色列的反导系统面临极大压力,撑不了太久。照此形势发展,以色列的防空可能最多再撑两周左右。更关键的是,周边阿拉伯国家目前还在观望,若伊朗展现出持久作战的决心,这些国家很可能从旁观者转变成实质的援助者,毕竟没人愿意看到以色列在地区独大。
而美国的问题则是“拖不起”这场战争。20年阿富汗战争最终以撤军收场,就是因为无法承受高昂的代价。如果伊朗把战线拉长,美国不仅得在中东持续派遣航母,还要面对国内日益紧张的舆论压力,时间一长,绝对撑不住。虽然特朗普曾批准对伊朗的攻击计划,但至今未下令发动,正是出于对阿富汗失败教训的顾虑。
国际社会目前对伊朗核问题存在一种“默契”:在美以动手摧毁伊朗核设施之前,大国不会公开支持伊朗的核野心。但伊朗其实并非没有选择,沙特的做法就很有参考价值。上世纪80年代,沙特买入了能够搭载核弹头的东风-3导弹,这让沙特在中东站稳脚跟。但关键是导弹的维护和发射权由中方控制,这既保障了沙特的安全,也避免了核武器失控。伊朗若能接受类似“可控拥核”模式,不执着于完全自主核武,反而有望在中东保持相对独立,不必被迫在大国间选边站队。
另一种选择是“朝鲜式”的明确站队模式,但这要求伊朗在外交上清晰靠拢某个大国。无论哪种方式,都比伊朗自己硬搞核武器要现实得多。毕竟小国的安全从来不是单靠武器保障,而是依托于融入稳定可靠的安全体系。若伊朗能够理解这一点,或许在美以的压力下,仍有机会找到突破口。
武器的威力关键在于如何使用、由谁掌控。对伊朗而言,与其寄望核武器吓退美以,不如务实准备打一场持久战,并适时放弃“独立拥核”的幻想。在由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里,小国的生存智慧从不是硬碰硬,而是懂得在规则框架下找到生存之道。毕竟,在中东这盘复杂的棋局中,真正的高手不是蛮力取胜,而是能算清每一步的利弊得失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阳网-股票配资网址大全-网上配资APP-配资实盘平台排名前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