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淑华刘会成河南省西峡县作为伏牛山腹地的山区县,辖1乡15镇3个街道,总人口49万。近年来,该县深入学习运用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立足山区实际,创新探索“片区联动、组团发展、城乡融合、共同富裕”的振兴路径,取得了可喜成效。强化规划引领,构建“1+4+N”片区发展新体系。立足交通区位、产业基础等实际,科学构建“1+4+N”片区发展格局。“1”即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,以县城为核心,串联3个乡镇72个村,打造县域振兴示范标杆。“4”即香菇、猕猴桃、中药材、农文旅四大特色产业片区,以产业链为纽带,覆盖13个乡镇213个村,构筑全县乡村振兴主阵地。“N”指每个乡镇至少培育1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区。充分发挥“县域统筹、片区主导、市场主体”三方协同作用,引导金融机构、产投公司、龙头企业深度参与片区开发、产业投资和乡村建设运营,促进资金、项目、人才在片区间高效流动与耦合。创新推行“龙头企业+园区+村集体+农户”和“兴村公司”片区联营模式,着力打通“种植—加工—冷链—销售—品牌运营”全产业链闭环。一是夯实产业支撑平台。加大片区创新产业服务平台建设,构建“农技协作站—乡村产业顾问—一线科技特派员”三级服务体系,实现技术服务全覆盖。二是强化科技赋能。积极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、病虫害监测预警等现代农业技术,在重点区域布局数字农业示范基地。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。大力实施片区产业集群培育计划,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片区内集聚,形成“山上有药、山下有菌、平地有果”的特色化、差异化布局。目前,全县“菌果药旅”年综合效益突破360亿元,带动群众年增收超1.2亿元,四大主导产业贡献了全县农民80%以上的收入。以片区为单元,统筹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服务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,实现资源集中配置、工程统筹实施、节点梯次推进,构建“主干道+特色街区+节点村”空间网络,实现山水田林路村系统重构。2024年以来,统筹财政专项、企业融资、群众自筹等资金2.8亿元,在先导区实施56个重点项目,建设16个污水处理厂、296个生态湿地、412个太阳能微动力循环处理设施。每个乡镇布局物联网、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,升级改造电商公共服务中心,片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5%以上,集中安全饮水供水率97%以上。成立片区党委,由5名县处级领导担任党委书记,建立议事协调、项目共建、纠纷联调等机制,创新推行“片区党委—协会—行业自律”模式,推动村级治理从“单点运作”向“片区协同”转型。推动片区内各村党组织共建、产业共育、事务共议、资源共享,构建“县级统筹—片区主抓—村为基础”的治理链条,形成“联村共建、组团共治”的治理新模式。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,奖励治理成效突出的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,先后有13个村镇获评省级以上文明村镇。建立“县级统筹—片区调度—村级执行”三级推进机制,强化纵向责任传导。建立资金捆绑机制,近年来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、农林水等农口资金以及交通、环保等方面资金10.6亿元,用于先导区和4个重点片区项目建设,推动片区内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配套。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重构村民与外来投资者的利益关系,吸引1600名“归乡人”创业,留住3.5万“原乡人”参与产业发展,招引3.7万“新乡人”就业。探索“村集体+平台公司+企业”组团运营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下沉乡村,提升村集体和群众收入。目前,片区内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45%。建立项目清单管理机制,对规划建设的36个产业项目、18个乡村建设和6个社会治理项目,建立精细化管理台账,每个项目可量化、可督导、可评价。建立片区考核机制,设置乡村振兴片区专项指标三大类56项88个评价体系,纳入镇村干部年度目标绩效评价系统。
上阳网-股票配资网址大全-网上配资APP-配资实盘平台排名前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