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们,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:手机里装着七八个健康APP,每天盯着卡路里、步数、睡眠深度,活得像个精密仪器;桌上瓶瓶罐罐,鱼油、维生素、益生菌,吃得比饭都准时;朋友圈里更是养生知识大爆炸,今天轻断食,明天生酮,后天又说要多吃碳水。
我就是这么过来的。那几年,我活得特别“讲究”,也特别累。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,而是一个需要不断维护、升级、打补丁的项目。结果呢?睡眠没见多好,精神头也没见多足,反而每天都悬着一颗心,生怕哪个指标不达标,哪个东西吃错了。我这哪是养生,简直是在“养焦虑”。
直到去年秋天,我机缘巧合下,去山里拜访了一位朋友口中很有修行的人。说是修道人,其实就是个在山上住了几十年的普通老先生,姓李,须发皆白,但精神矍铄,眼神清澈得像山里的泉水。
我们在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下喝茶,那茶水就是山泉现煮的,带着一股子清甜。我憋不住,把自己的那套“养生经”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,从每天一万步的执念,到精确到克的营养配比,再到对各种微量元素的焦虑,最后我问他:“道长,您在山里,肯定有更高深的养生法门吧?能不能指点一二?”
他听完,没急着回答,而是慢悠悠地给我续上茶,指了指旁边那片他自己种的菜地,问我:“你看那些白菜萝卜,我需要天天给它们量身高、测体重,再计算需要多少阳光雨露吗?”
我愣住了,摇了摇头。
他笑了,那笑容里有种洞悉一切的平和。“是啊,它们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发芽,什么时候该长个儿。你给它松松土,浇浇水,别让虫子祸害得太厉害,它就自然长好了。你要是今天觉得它缺氮,明天觉得它缺磷,后天又觉得阳光太烈给它搭个棚子,没准儿就把它们给'折腾’死了。”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他喝了口茶,继续说:“人身也是这个道理。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,讲究的是'道法自然’。你的身体,比你那个聪明的脑袋瓜,更懂得自己需要什么。你现在做的很多事,美其名曰'养生’,其实是在用你的焦虑,去干扰身体本来的节奏,这就是我说的'穷折腾’。”
“穷折腾”这三个字,像一道闪电劈进了我的脑子里。
我急忙问:“那到底该怎么办?总不能什么都不管吧?”
李道长放下茶杯,眼神变得认真起来:“不是不管,是'顺着管’。你看啊,几千年来,人类没有这些APP,没有这些营养素片,不也活得好好的?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身体最原始的信号。”
“饿了,就好好吃饭,别盘算着这顿多少卡路里,那口是不是升糖。你的胃会告诉你饱了,这就够了。困了,就放下手机去睡觉,别想着非要睡满八小时,也别因为半夜醒了一次就焦虑到天明。身体累了,自然会用各种方式提醒你休息。”
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:“现在的人,很多病根,不在身上,在心上。你今天担心得癌,明天害怕猝死,这种恐惧和焦虑,本身就是对身体最大的消耗。你吃再多补品,都抵不过心里的内耗。真正的养生,第一步,是先给你的心松绑,停止对身体的过度关注和恐慌。”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那天下午,我们聊了很多。他没给我任何玄妙的功法,也没推荐什么灵丹妙药。他只是反复在说一个朴素的道理:相信你的身体,它是个几百万年进化来的奇迹,它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和调节机制。我们要做的是配合它,而不是指挥它。
“你看这山里的树,风来了就晃晃,雨来了就洗洗,太阳出来了就晒晒。它从不'纠结’自己长得够不够直,叶子够不够绿。它只是扎根、生长、荣枯,顺应四时,活得自在。人也该这样。”
下山的时候,晚霞满天,我回头望向那间隐在林中的小屋,心里豁然开朗。回家后,我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手机里那些健康APP删了一大半,桌上的瓶瓶罐罐也收了起来。
我开始尝试着去“听”身体的话。饿了,就踏踏实实地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;累了,哪怕工作没做完,也让自己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十分钟;晚上困意来了,就关灯睡觉,不再强求什么“黄金睡眠”。
说来也怪,当我不再那么“精雕细琢”地对待身体后,我的睡眠质量反而提高了,白天精神也更好了,那种时刻紧绷的焦虑感也慢慢消失了。我好像找回了和自己身体的链接,那种感觉,不是征服,不是管理,而是和解。
说白了,我们这一代人,懂得太多,感受得太少。我们信任数据,却不信任直觉。而李道长的话点醒了我:最高级的养生,不是用无穷无尽的外部手段去干预,而是回归内在,停止对我们身体的“穷折腾”,让它在自然和平衡中,自我修复,自我生长。
#你认为养生的秘决是什么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阳网-股票配资网址大全-网上配资APP-配资实盘平台排名前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